《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产学研医技术合作,支持医药创新领军企业加强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打造生物医药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个暑假,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二十大领航,药学创新启航程”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汪志恒,苏雨萌,王智娴三人,前往当涂县和上海市就产学研问题与企业领导进行深入交谈。
1、合作共赢,校企合作焕发新药研发新动力
7月24日,三人前往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当涂分公司就“产学研”相关事项与当涂分公司副总经理柯总进行交谈。柯总认为,产学研这个概念一直存在,并不断被重视,近几年,和高校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做大做强不可避免的一个影响因子。泰恩康就与多家高校有过产学研合作,包括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合作过程中,“学校里的一些老师有研究的成果”,在与企业合作之后,“把他们的一些成果进行商业化,产生真正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产学研道路目前仍在探索,也有不少困难。柯总提出,在与高校交流过程中,“部分学校不重视成果的转换”;也有的学校“觉得你给的价值太低,低估了这个产权的利益,但是企业不一定能接受”。
在访谈的最后,柯总对产学研未来的发展表达了更深切的希望,“你们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希望你们以后也好好学习,或许我们以后也会有合作”。
2、信息茧房,校企交流有待进一步加深
从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当涂分公司访谈结束,三人离开当涂,于7月26日前往上海麦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访谈。
在广发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李安飞的介绍下,汪志恒,苏雨萌,王智娴三人前往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实践。
出发去麦济生物的路上,三人先走访了张江药谷的整体的布局和其他医药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分布有上海复旦摩根一谈国际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纳索菲德(上海)制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一曜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让人感受到医药科技的浓厚氛围。
在与上海麦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中,受访者同样提到,“产学研”这一概念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兴起,她们公司也与香港大学的教授一起探索开发了IL-4Rd吸入型抗体,用于治疗中重度哮喘。除此之外,公司也与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定期交流,探寻合作道路。
在谈到产学研发展现状和困难时,相关负责人表示出与在当涂调研时,企业方负责人相同的困扰,即“最困难的还是与学校进行合作的时候,双方的目的不一致”。对于学校来说,更多会把经历投入到发表文章专利中,对于成果的转化,能否产生经济效应,投入临床实践等方面投入较少,并且由于后期投入的成本高,很少有学校有能力承担后期成本。而企业的目标是将成果投入生产,所以企业在进一步进行后期研究的时候会投入巨大的成本。
同时,校企合作在双方相互交流经验和方法时,仍不够深入。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学术会议了解双方所需,没有很好的平台供校企进行及时的信息共享。
“产学研合作成果颇多,但在平台共建和目标统一上还存在不小的进步空间”,小组负责人汪志恒在访谈结束后说到。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们目睹了在产学研合作下医药创新的蓬勃力量,这种力量打破了传统的界限,将学术研究的前沿理论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思考进一步践行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并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属于年轻一代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