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至8月3日,在马翔、方进波副教授的带领下,药学院首届创新实验班的同学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与来自中国、英国、法国等多所学校的学生,一起完成了一个月的“New Product Development”课程学习。
曼彻斯特位于大不列颠岛中部,是英国重要的工业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大学便位于这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里,始建于1824年,是一所世界三十强顶尖名校,英国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英国“常春藤联盟”罗素大学集团创始成员之一。
生活篇
下了飞机,同学们拖着行李箱换乘火车,下榻于曼彻斯特大学学生宿舍Weston Hall。在这儿,6人共享一间厨房,锅碗瓢盆叮叮咚咚,学生们在公寓里第一次体验了自己做饭的生活。室友们商量好食谱,信心满满地去超市购物,被英国超市中整齐精致的包装和各种新奇的食物所吸引。初次独立做料理的过程有些曲折。有过用黄油煎蛋,反被爆起的黄油溅伤,有过煎蛋时怎么也翻不过面来,反而把蛋铲得支离破碎,有过把锅盖放入微波炉中,提手反被烫化的悲惨经历。千辛万苦下,大家完成了第一道有模有样的菜—沙拉配鸡肉佐烤面包!虽然经历过把肉煎糊、微波炉爆炸这样的惨案,但最后大家似乎掌握了料理的窍门,每天自己做饭乐此不疲,在享受紧张学习之后自制炸鸡来犒劳自己。
学习篇
2.1快速组合(Speed Dating)
第一天不是约法三章,而是以流动小组的形式和整个班的同学先进行初步的交流,很快大家就对班上同学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毫无疑问好的合作者是合作成功的一半,对个人的提高也十分重要。
2.2 街头采访(Street Interview)
课程初期阶段十分有趣的活动,同学们走上街头,在和曼城市民闲聊的过程中了解当地文化,合作剪辑采访视频,制作PPT,完成了第一次presentation,提高了英语交流和表达能力,也为后期课程学习积累了经验。
2.3课堂学习(Lecture)
本课程的核心是如何设计新产品,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全英文教学。Dr.Paul讲解怎么产生新想法以及需要的准备和条件,各小组还要团队合作来完成presentation。课程开始时,主要是有关于小组合作的内容,这为以后的小组任务做了许多铺垫。每个小组首先要自定义一个主题,并设置几个相关问题,之后到街上采访路人,让他们来回答并且要录像。以这个采访为背景,学生们要求完成第一个presentation。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新产品想法,并进行了前期调研,从而了解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在确定新产品后,要进行经费预算,详细的列出包括前期租金,税费,人工费,成本等各种费用,还要考虑产品的定价,销售途径和方式,目标人群等。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设计出新产品,并且回答出老师提问的专业性问题,这是学生们的第二个presentation,最后面向商家,称之为pitch。Pitch需要大家设计出产品雏形,制作poster,想出合适的方式来吸引商家的注意并且要让他们了解产品。商家的问题集中于产品的经费预算和目标人群。
考虑到大家的英语水平差异,还专门配备一位老师(Dr.Neil)讲述英语语法及专业案例写作。英语课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实际技能的训练,且能随学活用。比如在布置街头采访的任务时,Dr.Neil先教学生如何礼貌地,更高效的让路人接受采访,细致地指导如何做小演讲。
见闻篇
课余大家实地领略了英伦风情,感受到了英国包容尊重的社会氛围和激情专注的生活态度。尊重体现在人人平等,人人都拥有享受社会福利的机会。走进每一个博物馆,都能看到为轮椅设计的斜坡,每一个残疾人拥有和普通人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包容体现在即使是不同文化背景中长大的人都能彼此尊重,给他人以空间。走过一座座城市,无论是繁华中宁静的牛津,充满音乐气息活跃自由的利物浦,还是满满生活味道的利兹,繁华喧闹集万宠于一身的大都市伦敦都让人感受到温暖,仿佛大家就是在这个地方生长的,没有任何排斥感。激情专注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行走中,无论是听牛津小哥滔滔不绝,激情满满的讲述每一个学院的故事;还是利物浦洞穴酒吧里,摇滚歌手的自我沉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能感受到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
收获篇
药学院创新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水平、团队协作等优异表现赢得了授课老师的高度赞誉。同学们学到了新产品设计相关的知识,锻炼了英语交流、独立生活能力,了解了英国大学的授课方式,更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在跨文化团队中合作学习,这与药学创新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药学科学家的初衷不谋而合。马翔、方进波两位老师全程观摩了教学过程,课后与主讲老师面对面沟通,熟悉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方法,相关经验将为我院药物创新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设计提供借鉴。



